【报资讯】视频|儿科医生扛过新冠高峰:把孩子太太平平还给爸妈

看看新闻网   2023-01-14 20:33:03


(资料图)

自去年12月以来,国内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激增。婴幼儿感染新冠病毒,更是让所有人都跟着揪心。医护人员前仆后继,尽全力守护这些柔软脆弱的小生命。2022年12月末到2023年1月初,看看新闻Knews记者蹲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,记录下了这特殊的日子里,忙碌的日与夜。

晚上7点20分,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急诊大厅里忙碌而紧张。有患儿突发高热惊厥,被家人紧急送医。我跟着护士窦紫巧一路小跑,冲进了急诊的抢救室。眼前一个5岁的男孩躲在父亲的怀里哇哇大哭,因为40度高烧,孩子刚刚发生了高热惊厥,手部和腿部有抽筋现象。高热惊厥,常见于6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当中,往往发生于感染早期的高热状态下,临床表现为突然间的意识丧失、惊厥、眼球上翻、双眼凝视斜视,还有全身肌肉的抽搐,甚至会引起呕吐,一旦呕吐物堵塞呼吸道,极其容易引起窒息。婴幼儿的高热惊厥如果不及时干预,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。在护士的协助之下,这个五岁的男孩服用了美林,抽搐现象有所缓解。而另一边,一个两岁大的女孩儿也持续高烧不退,体温一度高达42度。孩子的妈妈告诉医生,他们在家里自己测过新冠抗原,是“两道杠”。通过家长的描述,医生判断,孩子的情况并没有达到惊厥这么严重的程度,但极端高热、意识模糊的状况需要马上处理。由于患儿年纪小,能够采取的降温措施十分有限,医生先后给她用了美林和退热栓剂,可温度就是降不下来。看着满头大汗、神情已有些恍惚的患儿,在场的所有人都跟着揪心。后来,几名护士和患儿母亲一起,用温水给孩子擦浴,10分钟以后,孩子体温终于降下来了。

这些天,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导致发烧,继而引发高热惊厥的患儿,在急诊室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。从2022年12月16日开始,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普通发热门诊做出调整,专门接收新冠阳性的患儿,及时分流了急诊的压力。12月24日,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热门诊量达到1200多人次。12月26日开始,患儿就诊流程不再以新冠抗原或核酸的结果来区分。这样的调整意味着,面对新冠病毒感染高峰,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急诊和发热门诊已经打通,不再以是否新冠阳性作为分诊标准,收治效率大大提高。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患儿都能在一小时内看上病,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。家长的焦虑缓解了,可医护人员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。但这样的付出也换来了更多的理解。拍摄过程中,一位“90后”的年轻妈妈对看看新闻Knews记者说:“你像现在,都难,我们也知道的,不仅我们老百姓自己阳了,医生护士也都阳性,我们还能在家里面休息,他们甚至要带病上岗。”对于普通家庭而言,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已是一阵不小的风浪。而对于那些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孩子来说,感染新冠病毒,无疑是一场危险的风暴。这天晚上8点多,在急诊的候诊大厅里,一个提着行李箱的年轻父亲出现在我眼前。孩子的脸色灰暗,嘴唇发紫,躺在母亲怀里昏睡。

孩子今年6岁,患有先天性心脏病,两个月多前刚刚在北京一家医院做过手术。当天凌晨,孩子突然开始高烧,同时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。家人一刻不敢耽误,从江西上饶坐高铁来到上海。此次发烧,究竟是术后的反复感染,还是新冠病毒导致,急诊室的医生无法判断,但孩子的血压、血氧饱和度都非常低,急诊医生随即将孩子送进了抢救室。短暂的急救处理、拍摄了肺部的CT以后,孩子被送进了ICU重症监护病房。

ICU外的等待,漫长而煎熬。孩子的父亲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:“10月份开始就没回过家,就一直在各大城市跑,先去北京待了一个月,然后又在我们市里待一个月。他这种孩子,我们一直都很担心他得新冠。”第二天,孩子的血压和氧饱和逐渐趋于稳定,我们和孩子的父母都稍微松了一口气。我们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建那里了解到,孩子是在术后感染了金葡菌脓毒血症,很有可能患上了感染性心内膜炎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又感染了新冠病毒,这对孩子而言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近一个月以来,像这样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又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儿,已经占了重症监护室一半的比例。为了减少重症患儿的交叉感染,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袭来之前,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ICU重症监护室已经将原有的亲子病房也改成了普通重症病房,确保可以收治更多阳性重症患儿。幸运的是,截至发稿时,这名来自江西上饶的先心病患儿,生命体征已经平稳,核酸转阴,目前已转入普通病房。在这次蹲点记录的过程中,我们遇到的最小的患儿是一个出生仅28天的婴儿。刚刚出生的柔软小生命,却要面对新冠病毒的威胁,让新手父母们手足无措。呼吸科的主任殷勇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:“正常情况下,6个月以下的儿童,有母亲抗体的保护,但(孩子出生时)大部分人没有得过新冠,母亲也没有足够的抗体,小月龄患儿和以往比,发烧比例的确是有增高,但数量增高不代表疾病加重。”我们的拍摄从2022年的年末延续到2023年春节前夕。蹲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这些天里,我深深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不易。从开始的不断减员,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康复返回自己的岗位;从输液区里一片紧张焦虑,到目前前来就诊的患儿明显减少,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正在恢复往日的秩序和节奏。提起刚刚过去的这一个多月,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邬宇芬说道:“我们挺过来了,这一波能这样顺利地应对过去,大家都还蛮骄傲的,都挺不容易的。“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建说:“我们穿上这身衣服,就应该是里面那些宝宝的守护神。希望能够把这些宝宝太太平平地还给他们的爸爸妈妈,使他们开开心心地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庭中。”终于,我们看到了黎明的曙光。(看看新闻Knews记者:唐春源 李维潇 李响 实习记者:郝思舜)

热文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