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新闻联播丨川种南繁记①:65个春天 只为选育一粒良种

四川观察   2023-04-15 17:10:15

视频加载中...

春生万物。眼下,我省的大春育秧工作正由南至北大面积铺开。而在距离四川近两千公里的海南陵水县,那里的“四川造”新品种水稻却已经迎来沉甸甸的收获季。潜心钻研、选育良种、振兴种业,两地时间差的背后,浸润着无数育种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。今年,科研人员又迎来哪些新挑战,取得了哪些新进展?记者走进四川南繁育种基地实地探访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来到海南,这里的温度已突破30摄氏度。海风夹杂着温热的气息拂过椰林,也吹拂着那些远道而来扎根于此的稻穗。清晨时分,在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的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南繁基地,各种声音已经响了起来,育种科学家正在进行“选种”工作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研究员 曹应江 :更细长,品质更好,然后我们就把它全部用这个小袋子装起来,然后4月份带回(四川)去,马上就把它播到田里面。

去年11月,基地内栽种了近万份水稻材料,工作人员分别从它们身上取下一穗,用肉眼与经验仔细判断、筛选出表现更好的“领跑者”。整个团队30余位工作人员,需要连续工作一个月,才能完成这项“核心”的选种工作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研究员 曹应江 :水稻育种它其实是一个做加法和减法并重的过程。最开始基础材料可能是一千份,从基础材料里面可能又选两百份,从这一千份里面能够选到一份很好的就可以了。

因为长年的温润热带气候,基地的农作物能够一年多季成熟、加代繁殖,种子成熟、筛选、迭代的频次成倍提高,南繁育种基地因此也被称为“育种加速器”。从1958年起,四川的科研队伍一路向南,成为了我国最早一批南繁育种人,转眼已经是第65个春天。

时间拨到11点,气温开始飙升到34度。这是水稻抽穗授粉的最佳时点。作为团队骨干,曹应江和同事们在烈日下剪颖、套袋、取穗、授粉、记录……一刻都不敢马虎,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到大田中心处一株材料的生长状况。因为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张涛刚刚结束四川的繁忙工作抵达陵水。牵挂这株“特殊”材料已久的他,立即走进田间进行确认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所长、研究员 张涛 :我看它这个籽粒的话应该千粒重比“品香A”应该要大一点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研究员 曹应江 :对呀,这个穗子比它大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所长、研究员 张涛 :米质跟“品香A”比的话,你看过没有?到底是什么情况?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研究员 曹应江 :不输“品香A”。

两位专家反复提到的“品香A”,是由团队曾培育出的一个高品质“不育系水稻材料”,是水稻界中一位优秀称职的“母亲”。它孕育出的水稻“孩子”表现优秀,比如“品香优秱珍”就在四川省第七届“稻香杯”优质米评选中斩获了特等奖,成为近年来四川通过品种创新实现水稻稳产增产、“藏粮于技”的突出成就代表。去年,团队把更多有利基因聚合到“品香A”这份材料上,做了进一步改良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所长、研究员 张涛 :在四川的时候就非常挂念,隔一天就打个电话问问到底怎么样了,心里痒痒的,过来以后一看,心里就踏实了。看到有一些材料,它表现得非常突出,那么心情是非常高兴的,我们就后继有望。

与此同时,“品香A”的优秀拍档“秱珍”的提档升级也是专家们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,它今年表现如何?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下,专家们的心里已经“自带一杆秤”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研究员 曹应江 :我刚才挽的时候,你会感觉这个茎秆的韧劲。茎秆的韧劲也是对抗倒性一个基本的判断。韧劲越强就会越抗倒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所长、研究员 张涛 :捏碎的过程中,你会发现它有的就很硬很厚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研究员 曹应江 :今天选的这株穗子很长啊,一般的200粒就不错了,这个300粒。久了就知道了,不止能看出个数,长宽比、千粒重基本上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。

结束一天的工作,曹应江骑上摩托车,载回新鲜采购的青椰子,兴奋地行驶在英州镇的小道上。

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研究员 曹应江 :今天有客人来!重要客人来!院士过来了!我们的偶像啊!

傍晚的暖光,仿佛故乡四川的斜阳,温煦地打在曹应江脸上。65年秋去春来,多少水稻新品种承载着四川育种专家的光荣与梦想。接下来的工作应该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?四川又需要在全国的育种格局中汲取怎样的进阶力量?他期待着听“偶像”讲一讲。

专家口中的“偶像”来到南繁,他对四川的水稻育种工作有着怎样的洞见?育种背后还有哪些故事?《川种南繁记》我们将继续关注。

热文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