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新京报讯(记者苏季)“双减”过程中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?在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《科普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》上,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接受了记者采访,他表示,在“双减”过程中把学生的作业、课外学科培训减下来了,对学生要有新的转型要求。此外,应寻求更多的社会力量将资源向教育转化。
对于新的转型要求,郑永和认为,当前要特别强调学习动机、动力,要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,学的知识对未来成长有什么作用。“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,还是对世界的认知方式。仅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,解决不了人才将来面向世界时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。”
因此,郑永和认为,需要在知识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知方面的能力、以及让学生在科学道路上走得更远的特质。“我们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提供大量素材,让他们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、与自然的密切关系,以激发他们的兴趣。”
郑永和指出,现在应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把各种各样的资源向教育转化。他介绍,社会资源涉及的面比较广,比如科技馆体系,全国成规模的科技馆大概有400多家,“特别希望有好的展品和活动时,让更多的学生去看看,虽然不是系统的学习,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”
“一些企业的生产过程、研发过程,能不能让学生也看一看,大学的实验室,能不能有机会让学生走进去,甚至做些小实验。”郑永和说,这并不是要把大学或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转变成中小学的老师,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。社会资源和中小学科学教育相结合,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